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手艺人 更是“守艺”人 |福州大学古厝保护三下乡实践队走进 泰宁非遗传承人吴清贵—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古厝保护本硕博实践队赴泰宁“三下乡”系列报道三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1-07-17 浏览次数:

为了解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情况,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献礼世界遗产大会,7月17日下午,“省级重点实践队”福州大学古厝保护本硕博实践队走进位于泰宁县大渠镇大坑村的“大坑小院”,在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清贵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传统木工知识与技艺。

(实践队队员们观摩学习吴清贵木工制作过程)

千年传承,非遗文化源远流长。走入大坑小院,古朴的石板路、摇晃的秋千、碧绿的池塘、游动的观赏鱼映入眼帘,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在吴清贵的介绍下,实践队的成员了解到,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文化发展中,卯榫结构广泛被应用于古代建筑及家具中,代表着我们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智慧而在大坑小院内,每一处都体现出吴清贵精巧的木工手艺,精巧灵活的鲁班凳、奥妙无穷的鲁班锁、趣味盎然的木马、古风古色的廊桥……以及每间客房的床、梯子、灯饰、墙饰等,都是吴清贵自己亲手打造,无不呈现着榫卯结构带来的木工美学。实践队队员连连感叹中国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木匠文化。在了解了榫卯结构的历史与传承之后,在吴清贵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吴清贵工作的场所——立新木工坊。在工坊内,吴清贵为我们演示了中国传统全榫卯结构——四角八叉凳的制作过程。画线、锯木、刨光、打榫孔、拼装,整个过程在吴清贵的手下一气呵成,为每一名实践队员展示出了木匠高超的技艺,榫卯结构的精巧构造令每一位实践队员惊叹不已。随后,在吴清贵的倾心指导下,实践队的队员们亲自动手,合作分工,进行了四角八叉凳的制作。

(实践队队员体验“四角八叉”凳制作:锯木)

(实践队队员体验“四角八叉”凳制作:拼装)

(实践队队员成功制作“四角八叉”凳)

一下午的学习制作,实践队在“大坑小院”跟随吴清贵老师了解了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结构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并将实践融入学习,制作了传统全榫卯结构“四角八叉凳”。实践队员们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对传承千年的木匠文化——榫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充分地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交谈过程中,吴清贵始终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了,要传承下去,否则将来后代都不知道木工榫卯技艺的存在了他表示,总要有那么些人,可以坚守着一些不为利益的文化传承。吴清贵希望自己静心学好木工榫卯技艺,让传统手艺发扬光大,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这是吴清贵在接受实践队采访时吐露的心声,也是每一位实践队员认同并且坚信的理念。吴清贵刨、一凿一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榫一卯之间,在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上千年传统木匠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传承。他因执着而坚定因传承而长存不为繁华易初心择一事终一世正值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福州举行之际,此般匠人匠心匠艺致敬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献礼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实践队队员们向吴清贵赠送福州大学纪念品“福盘”并合影留念)


(文/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古厝保护本硕博实践队、林玮)

(图/胡天翔、王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