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3点,我院在土木楼一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了学术交流分享会。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本次活动由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举办,邀请了三位土木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蒋宇铃、叶鸿宇以及刘奕慧,围绕“日常学习、科研任务、国奖评选”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并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周政、姚佳敏老师。

(蒋宇铃学姐分享学术经验)
主持人介绍了本次研习会的章程后,分享会正式开始。首先由蒋宇铃学姐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研一期间的学术经历。在科研初期时,遇到迷茫需要多与导师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借助NoteExpress软件做好文献管理工作,为后期论文的整理撰写发挥作用。而在论文投稿期间,遇到审稿人的严厉批判时需要稳住心态,针对性解决问题。

(同学现场提问)
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针对如何平衡学术与学业的时间分配以及如何与导师交流等方面问题积极提问,蒋宇铃学姐表明要明确学术与学业在研究生生活的定位,抓住重点,在关键时段行关键事。与导师交流则是学会多问多学,需要主动与导师提出问题并及时做出反馈。

(叶鸿宇学长分享学术经验)
叶鸿宇学长告诉大家,科研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做到先紧后松,做一个合格的“混子”。前期做好文献阅读和整理来积累专业知识,比如阅读综述文献来入门。在论文撰写方面,学长从一个审稿人角度分析了论文的重点,以及一篇优秀论文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例如清晰的图表以及简明易懂的摘要部分。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习惯,注重逻辑表达,实验期间先把其他内容写好,及时与导师反馈进度。
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关于如何检索文献以及如何处理科研时的厌学情绪等问题进行提问。叶鸿宇学长展示了CNKI用逻辑词分级查找能够有效搜索论文。而在科研过程中的情绪起伏是正常现象,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适当调节情绪。

(刘奕慧学姐分享学术经验)
刘奕慧学姐主要分享了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从一名科研小白逐渐成为一名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大佬心态。在第一篇论文投稿初期,面临着二区期刊与一区期刊的选择,她认为应该坚持科研的初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攀上学术的高峰。而在科研的过程中,时常会面临着怀疑自我的窘境,但要明白科研确实有门槛,但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学会适应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在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对学业内容、科研任务以及实验室项目间的协调以及是否读博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学姐认为首要任务仍然是科研,而实验室项目可以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读博的选择则是基于自己是否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来考虑。

(学长学姐与同学们亲密合照)
此次学术交流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一定会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社工、生活、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向学长学姐们学习,汲取经验和心得,再接再厉,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何杭宇 图/曾原驰)